红楼梦里为何多次写到西府海棠?曹公一把辛酸泪,暗藏家国之悲

2023-05-09 07:55:48 来源:少读红楼

《红楼梦》第17回写贾政兴致勃勃带领宝玉还有众清客来逛新修建好的大观园,一路赏景一路得意非凡,为贾府这烈火烹油、鲜花着锦之势。这一路行来,步步生景,其中与贾府其时风头正盛最应景的大约就是那一株西府海棠了。

“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,其势若伞,丝垂翠缕,葩吐丹砂。”

这里的“丝垂翠缕,葩吐丹砂”四字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盛开的西府海棠花叶齐放、繁丽袅娜的神妙之姿,所以引得众清客一齐喝彩叫好。


(资料图)

众人赞道:“好花,好花!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,那里有这样妙的。”

那么,这西府海棠到底有何独特之处,让众人为之纷纷夸赞,让作者为之不吝笔墨,细细描画呢?

据明《群芳谱》载,海棠凡四种,一曰贴梗海棠,二曰垂丝海棠,三曰西府海棠,四曰木瓜海棠。四海棠中,品最高者便是西府海棠。西府原为凤翔府的别称,泛指今天陕西省宝鸡市及其周边一带。据说此种海棠因原产于此地而得名。2009年,西府海棠被评选为宝鸡市的市花。

西府海棠株型高大,花形美观,花梗直立,花色或红或粉,迎风俏立,明艳动人,楚楚有致。宋代陈思在《海棠谱》里对西府海棠的描写尤其令人心醉神往:

(西府海棠)红花五出,初极红,如胭脂点点然;及开则渐成缬晕;至落则若宿妆淡粉矣。

这哪里是写花,分明是在写美人风致,令人目醉神迷。所以西府海棠,还有一个名字唤作“女儿棠”:

“这叫作‘女儿棠’,乃是外国之种。俗传系出‘女儿国’中,云彼此种最盛,亦荒唐不经之说罢了。”

女儿棠之名是因该品种系出女儿国中,贾政认为这是荒诞不经之说,接下来,贾宝玉对这一名称给出的解释,倒非常符合西府海棠的卓越风姿和独特神韵:“色红晕若施脂,轻弱似扶病,大近闺阁风度。”

这里作者通过宝玉之口描写西府海棠的红艳、轻柔之色与态,像极了弱不禁风的女儿家,而且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两个人,一个自然是多愁善感、弱不禁风的林黛玉,一个便是尚在病中就被无情赶出大观园的晴雯。

让我们来看一下《红楼梦》第74回对病中晴雯的描写:“王夫人一见他钗軃鬓松,衫垂带褪,有春睡捧心之遗风。”

这样的描写,让我们不能不想到“丝垂翠缕,葩吐丹砂”的睡美人一般的西府海棠。

果然,在小说第七十七回,作者便通过宝玉之口,直接以西府海棠喻指晴雯,借花喻人了:“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,竟无故死了半边,我就知有异事,果然应在他身上。”

西府海棠枯死了半边,暗指晴雯不久夭亡。这株在小说十七回就浓墨重彩出现的西府海棠,想不到作者伏笔千里外,直到在整整六十回之后,再次照应开头特意提及,并借花喻人。到这里,我们才算明了,作者为何要在最初建成的大观园,对一株西府海棠,如此留情留墨。

艳质将亡,槛外海棠预老。(《芙蓉女儿诔》)

前八十回至此,自海棠枯、晴雯死之后,便不再写及西府海棠,谁知续书第九十四回再次写到这株海棠,且还走了神鬼路线,直接以花妖目之,因为这株西府海棠在枯死近一年后的第二年十一月竟然开花了,众人觉得稀奇,都来观赏,因为正常木本海棠的花期是在春三月。

续书作者之所以要写西府海棠复活,很明显是为了自己续写兰桂齐芳的主旨服务的。

这样的情节安排,很显然不符合作者原意,尤其是还特意安排林黛玉说一句“草木也随人的,如今二哥哥认真念书,舅舅喜欢,那棵树也就发了”,真是唐突佳人。这样的声调口吻,哪里是黛玉,分明是又一个宝钗或者袭人。

照作者原先的情节设定,这株西府海棠最后的结局应该是全株枯死,而枯死之日,便是黛玉夭亡之时,因为晴为黛影,作者在小说第七十八回,巧妙的借助宝黛讨论《芙蓉女儿诔》里的文句,已经说得明明白白。

这一株西府海棠,就是晴雯和黛玉夭亡的暗示与象征。

小说第六十三回写大观园内众人作抽花签之戏,史湘云抽到的是海棠花,有人据此判断,史湘云对应的花卉是海棠花,这样就与晴雯黛玉的海棠花相重,且与前文的芍药花也矛盾,因为史湘云醉卧芍药花丛的著名情节,尽人皆知。

其实,这里写湘云抽到海棠花签,更多还是照应前文湘云醉卧芍药花丛的美丽动人。为何要一定要用海棠花?因为海棠花素有睡美人之称,是著名的花中睡美人。以海棠花来再次烘托史湘云醉卧芍药花丛的睡姿之美,实在是再恰当不过。

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。——苏轼《海棠》

由西府海棠暗指晴雯黛玉,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而广之,把这株生长于怡红院内的西府海棠,直接以女儿棠目之,然而我们就会豁然开朗,作者故意安排贾政早在小说第十七回就特意提及女儿棠之名,又借宝玉之口,以花比人,实际上是以女儿棠来暗喻以黛玉晴雯为代表的大观园的女儿们,她们最终的命运,就如这女儿棠一般,花开时节,美艳动人,无奈花期太短,花谢太匆匆,一场风来,一场雨来,她们便都如李煜、李清照笔下的落花满地,绿肥红瘦。

林花谢了春红,太匆匆。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。(李煜《相见欢》)

明末清初有一著名文人,名叫曹溶。这人是明崇祯十年进士,官至御史,入清后任顺天学政。此人诗词书画俱佳,且长于经济之学,家中藏书极富,还有一私家园林,山泉鱼鸟蔬果花药皆备,园内共有二十景。

有一种观点认为曹溶就是曹雪芹,也就是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他们的证据是,小说开篇有一句“东鲁孔梅溪则题曰《风月宝鉴》”,在百家姓中,孔与曹相连(孔曹严华),有人据此推断,孔梅溪是化名,暗指曹溶。

这里的猜测与联想是否合理,在这里暂且不论。我们要说的是,曹溶虽身仕清朝,却心系大明,他曾著有《明人小传》一书,里面竟收录从大明洪武至崇祯年间三千明人传记,上至王侯将相,下至地方名士,包罗万象,蔚为大观,若不是对大明用情至深,又焉能成此巨著?

公元1653年3月18日,大明王朝已经灭亡近十年之际,在韦公祠内,多株西府海棠竞相绽放,多位明朝旧臣,这一日,相聚韦公祠内,对着树树海棠,叹故国飘零,不觉泣下沾襟。

这天的聚会,曹溶因病未能前去,后仍怆然赋诗曰:胭脂山下颜应好,天宝宫中恨较多。——甲午春彦升、芝麓招看韦祠海棠,余病不及,遥同三首

有人认为诗里的西府海棠,就是曹溶是小说作者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证据。

实际上,西府海棠最早流行于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,后来,在金元明清时代,随着政治中心的北移,西府海棠开始在北京被种植,很快进入皇家园林和王府花园,当然,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,西府海棠也因此成为了北京地域文化的一部分。

遥想当年曹家盛时,在曹府私家园林内,一定种植过一株又一株西府海棠,每到春来,但见绿满眼花满枝,鲜花着锦树树红。

不论是在清为官却心系明朝故国的曹溶,还是晚年落魄著书黄叶村的曹雪芹,身为文人墨客,西府海棠都注定要成为他们寄托家国之悲的情感承载物,还有薄命佳人的鬓边一抹伤心红。

正是:海棠不知人事改,春来依旧花满枝。

作者:午梦堂主,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。

责任编辑:

上一篇:

纳指期货周二盘初跌超0.1%,高通、Meta、微软等跌幅突出,Palantir则涨超20%

下一篇:

纳指期货周二盘初跌超0.1%,高通、Meta、微软等跌幅突出,Palantir则涨超20%

推荐阅读